西沙基建優化工程 新地近年最大型基建項目

西沙基建優化工程 新地近年最大型基建項目

新鴻基地產(新地)本著「以心建家」的精神,在發展優質物業的同時,著力改善社區環境。為配合西沙大型綜合項目的發展,新地全方位優化該區基建和設施,包括擴闊道路、改善排水排污系統、興建社區設施大樓等,是集團近年最大型的基建項目。

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張展鴻表示:「有關工程歷時六年,耗資數十億元,不單惠及日後西沙大型住宅項目的居民,亦令十四鄉近萬名居民即時受惠。基建項目同時配合即將開始試運的西沙GO PARK,方便市民前往這個集運動、娛樂、餐飲及休閒體驗於一身的新地標。」

新增的基建設施主要包括以下項目:

1. 擴闊一段約1.5公里的西沙路 優化交通單車行人設施

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阮學倫指,西沙路是接駁西沙與馬鞍山區的重要車道,原本僅有兩條行車線(來回方向各一條車道),車道狹窄且容易擠塞,一旦出現事故更癱瘓出入交通。為方便出行,新地將一段長1.5公里的西沙路擴闊至四線(來回方向各兩條車道),倍增可容納的車流量,應付日後西沙發展所帶來的人流車流。

新地亦優化行人設施,包括加建三條附設升降機的行人天橋,擴闊行人路,避免人車爭路。此外,新地增設單車徑,接駁往馬鞍山、上水以至新界西的單車徑,方便居民或單車愛好者出行。

新地同時重置多個公共交通設施,包括巴士總站、小巴總站、的士站、公眾停車場,以及沿路的巴士分站,協調政府增設數條巴士線,連接港鐵東鐵線、屯馬線和市區。同時,為方便駕駛人士,新地興建三個車輛迴旋處、交通標誌、街燈等。

2. 優化排水排污系統  

過往西沙的排水設施欠佳,極易出現因暴雨引起的水浸情況,附近鄉村亦缺乏現代化排污設施。為此,新地建造長約2.1公里的排水渠,同時興建一條接駁至馬鞍山渠務系統、長約3.9公里的排污渠,考慮了西沙村民的排水量,為各村預留了污水渠接駁位置,將大大改善西沙村民的居住環境。

3. 重視綠化環保

為減低車輛噪音對附近居民的影響,新地安裝隔音屏障,道路兩旁亦栽種樹木或植被。新地保育移植兩棵附近具歷史價值的巨型細葉榕「連理樹」,該樹連同泥膽重達180噸,工程團隊利用兩輛遙控車成功搬遷該樹至100米外,為本港首次採用此搬運方式。

另外,新地於工程進行期間在工地辦公室建設太陽能發電系統,為香港首個工地採用相關系統,亦採用純電能建築設備,推動香港成為更加綠色的低碳城市。

4. 興建社區設施大樓

新地亦負責興建樓高四層、樓面面積15萬平方呎的社區設施大樓。該大樓的其中兩層為公眾停車場,另外兩層則設有安老院舍、長者日間護理中心、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、特殊幼兒中心,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工程,各項社福設施將交予政府管理。
 

Download Button
新地西沙基建優化工程自2018年開始歷時六年完成,是集團近年最大型的基建項目
Download Button
新地將一段長1.5公里的西沙路擴闊至四線(來回方向各兩條車道),倍增可容納的車流量
Download Button
新地優化區內公共交通,重置多個公共交通設施,並協調政府增設數條巴士線,連接港鐵東鐵線、屯馬線和市區
Download Button
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張展鴻(右)和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阮學倫(左)介紹新建的行人天橋。他們表示,基建優化工程不單惠及日後西沙大型住宅項目的居民,亦令十四鄉近萬名居民即時受惠

新鴻基地產(新地)本著「以心建家」的精神,在發展優質物業的同時,著力改善社區環境。為配合西沙大型綜合項目的發展,新地全方位優化該區基建和設施,包括擴闊道路、改善排水排污系統、興建社區設施大樓等,是集團近年最大型的基建項目。

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張展鴻表示:「有關工程歷時六年,耗資數十億元,不單惠及日後西沙大型住宅項目的居民,亦令十四鄉近萬名居民即時受惠。基建項目同時配合即將開始試運的西沙GO PARK,方便市民前往這個集運動、娛樂、餐飲及休閒體驗於一身的新地標。」

新增的基建設施主要包括以下項目:

1. 擴闊一段約1.5公里的西沙路 優化交通單車行人設施

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阮學倫指,西沙路是接駁西沙與馬鞍山區的重要車道,原本僅有兩條行車線(來回方向各一條車道),車道狹窄且容易擠塞,一旦出現事故更癱瘓出入交通。為方便出行,新地將一段長1.5公里的西沙路擴闊至四線(來回方向各兩條車道),倍增可容納的車流量,應付日後西沙發展所帶來的人流車流。

新地亦優化行人設施,包括加建三條附設升降機的行人天橋,擴闊行人路,避免人車爭路。此外,新地增設單車徑,接駁往馬鞍山、上水以至新界西的單車徑,方便居民或單車愛好者出行。

新地同時重置多個公共交通設施,包括巴士總站、小巴總站、的士站、公眾停車場,以及沿路的巴士分站,協調政府增設數條巴士線,連接港鐵東鐵線、屯馬線和市區。同時,為方便駕駛人士,新地興建三個車輛迴旋處、交通標誌、街燈等。

2. 優化排水排污系統  

過往西沙的排水設施欠佳,極易出現因暴雨引起的水浸情況,附近鄉村亦缺乏現代化排污設施。為此,新地建造長約2.1公里的排水渠,同時興建一條接駁至馬鞍山渠務系統、長約3.9公里的排污渠,考慮了西沙村民的排水量,為各村預留了污水渠接駁位置,將大大改善西沙村民的居住環境。

3. 重視綠化環保

為減低車輛噪音對附近居民的影響,新地安裝隔音屏障,道路兩旁亦栽種樹木或植被。新地保育移植兩棵附近具歷史價值的巨型細葉榕「連理樹」,該樹連同泥膽重達180噸,工程團隊利用兩輛遙控車成功搬遷該樹至100米外,為本港首次採用此搬運方式。

另外,新地於工程進行期間在工地辦公室建設太陽能發電系統,為香港首個工地採用相關系統,亦採用純電能建築設備,推動香港成為更加綠色的低碳城市。

4. 興建社區設施大樓

新地亦負責興建樓高四層、樓面面積15萬平方呎的社區設施大樓。該大樓的其中兩層為公眾停車場,另外兩層則設有安老院舍、長者日間護理中心、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、特殊幼兒中心,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工程,各項社福設施將交予政府管理。
 

傳媒聯絡